首页政治没有李锐的举荐就没有江泽民的后来

没有李锐的举荐就没有江泽民的后来

读者投稿 10-18 16:28 495次浏览 0条评论

一九四五年抗战结束之前,李锐被任命为《冀热辽日报》的报社社长,当年八月随八路军冀热辽军区由河北进入东北。

中共军队逐步控制东北全境的过程中,陈云负责接管沈阳,此前即已经把李锐从高岗那里挖过去,任命为自己的政治秘书。因为当时的沈阳算是中共和国民党政权争夺天下整个过程中接管的第一座大城市,用李锐先生晚年回忆文章中的话说:“问题非常复杂,除日常工作,向中央写报告等文字工作外,还主管外事和看报纸大样……。”

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李锐可谓帮了陈云的忙,陈云从此对他十分欣赏,也愿意与他推心置腹。当时的国民党北平守军主将傅作义放弃抵抗,宣布“和平起义”后,李锐随陈云即刻入关,住进了北京饭店。

当时已经接到通知,让陈云到河北西柏坡与刚刚抵达那里的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碰头开会,很是兴奋的陈云告诉李锐说,自己想回老家上海工作。而李锐则断言他陈云会被中央安排留在中央分管财经工作,并表明等陈云去中央工作后,自己就回湖南老家。

当时陈云到西柏坡开会的几天里,留在北京的有心人李锐特别找了几家旧书店,为陈云买了一大箱财经方面的书籍,尤其资料性的大书。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李锐所料,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共政务院一成立,陈云即被任命为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次年初即给中共湖南省委的第一任书记黄克诚写信,希望调李锐进京。

当时的李锐也是在东北与黄克诚结识的,所以自己的家乡湖南刚被“和平解放”,被任命为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黄克诚即帮了他回湖南老家工作的心愿,安排他出任《新湖南报》主编,继而又把他调到自己身边,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长。

一九五零年十月,当时的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五大书记”(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一任弼石病逝。而在此之前,陈云已经在当年中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被宣布接替病中休养的任弼石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工作,等于是正式进入了中共中央领导的核心层。

此后的陈云,终于还是把李锐“动员”到北京国务院任职了。

这进一步发生的故事的背景是,1952年9月,时任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奉毛泽东之命进京,黄克诚便要求李锐同去,并告诉他陈云两年前即已经来信要李锐回到自己身边。

进京之后,李锐晋见陈云,陈云想让李锐留在自己身边工作,但李锐表示想做点具体事情,陈云就将他安排在燃料工业部任水电局长(之后为水电建设总局局长)。

李锐先生生前曾在《炎黄春秋》杂志上发表的回忆文章中写道:“一九五零年他(陈云)还给黄克诚写信,要调我回京,黄克诚根本没告知我。在沈阳时,我们一起参观过丰满水电站。后来让我管水电,也是陈云安排的。”

一九五八年,李锐又被任命为水利电力部副部长。中共建政之后,首任水利电力部长是“党外人士”,国民党降将傅作义,所以李锐这个由主管副总理陈云一手安插进去的副部长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角色。



回忆到中共建政前至文革前与陈云的交住史,李锐先生最为自豪的是自己文字工作能力和自己大学期间早已经掌握的工业方面的专业知识最令陈云印象深刻。

就是因为李锐是属于党内干部的专业人才,所以一九五六年的胡乔木以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和毛泽东秘书的身份要求他李锐给《人民日报》写社论,文章的题目就是《干部必须学习自然科学》。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陈云和邓小平共同提出干部“四化”标准 -- 即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和知识化之后,李锐再次回到了政治局常委会分管组织工作的陈云的视线里。



李锐日后被陈云要求到中组部工作的时间是一九八二年三月,同时进入胡耀邦任组长的十二大人事小组,拟定十二大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顾委委员名单。

在此过程中,李锐为在新晋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中提升具备大学学历者所占比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胡耀邦听取他的意见,要求在各省和中央机关推荐出一批四十多岁的具备大学学历的司局级干部直接进中委或候补中委。于是,时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宋平推荐了胡锦涛和陈光毅。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句,就是外界了解胡锦涛的人都知道他是十二届中央委员,事实上他在一九八二年十月召开的十二大上只是被安排为中央候补委员,他的十二届中央委员身份是一九八五年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补进去的。而直接在一九八二年十月的十二大上因其“党内高级知识分子”背景直接进入中央委员序列者之一的江泽民,其举荐人就是李锐。

其实此前的李锐对江泽民没有太多的了解,但延安时期和李锐在共产党自己的监狱里成为莫逆之交的周建南,向李锐竭力推荐了自己的老部下江泽民。

十二大之后,由党中央主席改成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要李锐准备推荐新当选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的二、三十个人,跟中央的老领导同志见面。让李锐先将这二、三十人的简历写出来,印好后交给他。李锐推荐的这二十多个人里就包括了日后先后当了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胡锦涛,以及胡启立,乔石,尉健行,吴邦国,李鹏和王兆国等人。

名单交给胡耀邦的次日 ,在京西宾馆开了一个会,邓小平、陈云、彭真、李先念、薄一波、王震、宋任穷、邓颖超、杨尚昆等党内元老均有出席,由胡耀邦主持会议并唱名,每出场一个,都由李锐介绍他们的简历和政绩。

按照李锐先生二零一六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文章的说法,他所着重参与的十二大前后选拔干部第三梯队的过程中,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标准,总共选了一千名省部级后备干部。后来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当选的中央领导人,大部分都从这一千人中产生,到二零一六年还有约六百人在位。再如今的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里,则只有习近平和李克强两人是属于那份名单里的。其他则全都是政治级别上的“晚辈”了。

比如,说起来比李克强还年长一岁的韩正,当年李锐负责干部第三梯队建设时,他韩正还只是上海一家工厂里的副科级干部。

我们在本专栏的上篇文章里已经介绍过了,虽然李锐自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之后即“反骨”暴露,但时任总书记江泽民却一直都还对他保持几分敬意。其重要原因就是李锐对他有“知遇之恩”。除了十二大上的极力推荐,江泽民一九八五年能够由电子工业部长位置上改换跑道,被任命为上海市长,也是李锐向胡耀邦的举荐在先。


事后李锐即把此事告诉了周建南 ,周建南转告江泽民之后,江泽民次日便登门拜望李锐,当面谢恩。而李锐虽然也提醒了一些到上海工作后必须要面对的复杂人事局面,但也告诉他这事的最终决定权不在耀邦,不在中央书记处,而在陈云。

熟悉中共执政史的人士都知道,上一代中共元老中的陈云生前对自己家乡上海的控制欲有多强 -- 当然这里说的是“文革”结束之后到中共老人政治结束之前的那十几、二十年时间里。所以当年李锐向胡耀邦举荐的江泽民接任上海市长,首先必须过的就是陈云这一关。而江泽民在陈云那里之以已经博取了好感,首先就是因为李十二大之后的那次晋见党内元老的会议上,被李锐的一番重要介绍。其次就是江泽民在当电子工业部长期间曾经由李锐引荐,到陈云府上拜见过一次。

陪同老父接见江泽民和李锐的陈云之子陈元,大学本科专业是清华自动控制系,与上海交大电机工程专业毕业,当时正担任电子工业部长的江泽民无疑很有共同语言。李锐先生也相信陈元在自己父亲那里应该是会替江泽民美言的。

李锐先生五年前的回忆文章中也曾记述说:耀邦下台以后,跟我有过几次长谈。他告诉我,他原来以为我是陈云的人,所以一直与我保持距离,后来才发现我是一个按自己的思想做事的人,不是一个跟线的人。其实从陈云传话让我去中组部,到我离开中组部,我在中组部期间,跟陈云只见过一次面。他说了让我“顶住”两个字,还说上海的班子不要动。

中共十二大召开之前的一九八零年,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即换上了陈云五十年代在国务院最信任的部长之一陈国栋。此人生于一九一一年,十二大召开时已经七十一岁,而十二大规定的新任中委的年龄限制是六十六岁,所以只能被安排为中顾委委员。但就是这样,因为陈云的一句“上海的班子不要动“,这位已经进入了中央顾问委员会的陈国栋,楞还是把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的位置一直坐到一九八五年的年中。

一九八五年年中在筹备召开中共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过程中,邓小平和陈云共同决定让一批年过七十的老干部退下去。此时还再让已经七十有四的陈国栋续掌上海市委,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了,陈云这才同意上海市委改组。陈国栋退居二线出任上海市顾问委员会主任,并将这个职务一直担任到一九九二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之前。

与陈国栋交出上海市委第一书记职务的同时,时年七十岁的市长汪道涵也退居二线,转任中顾委委员。

这位汪道涵,笔者在二十年前出版的《江泽民的幕僚》一书中曾有重点介绍。此人在中共建政之初受命负责中共新建上海市委政府之工业部门时,即对江泽民有过提携,日后江泽民进京任职国务院的机械工业部门并成为周建南的手下,也是随汪道涵而去的。所以笔者在过去二十多年里陆续完成的书籍和相关文章里,主要强调了汪道涵在江泽民调任上海市长过程中的作用,现在回想起来,在当年与李锐先生见面时,李锐先生就说过一句“上海的班子怎么换,汪道涵这一级是说了不算的”。

由此说来,如果不是李锐先生从一九八二年初开始的几次重要的举荐,即没有江泽民日后主政上海的大前提。在此假设之下,后来的江泽民即使是有机会从国务院部长升格为一届国务委员甚至国务院分管工业的副总理,一九八九年的总书记替换人选也不会考虑到他的头上。


中共老人的“秘书帮”还有机会吗 女友真实回忆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